二十八宿分屬東、西、南、北四方,認為它們構成的形狀分別像龍、虎、鳥、龜,因而取名叫倉龍、白虎、朱鳥、玄武。參見14·5注(9)(10)(11)(12)。
(3)四獸:參見14·5注(14)。
(4)倮(lu%裸):同“裸”。倮蟲:舊時將沒有羽毛、貝殼、鱗甲蔽身的動物叫“倮蟲”,而將“獸類”稱為“毛蟲”。《禮記·月令》:“(季夏之月)其蟲倮。”孫希旦“集解”雲:“凡物之無羽、毛、鱗、介、若��ㄍ埽�⑾P(蚓)之屬,皆倮蟲也;而人則倮蟲之最靈者。”《大戴禮記·曾子天圓》:毛蟲之精者曰麟,羽蟲之精者曰鳳。”
(5)參見《大戴禮記·易本命》。
(6)能:根據文意,疑“龍”之聲誤。
【譯文】
況且社會上認為龍能昇天,肯定是神龍。不是神物,就不會升天;能昇天,就是神物的證明。天地間有生命的東西,人是最高貴的,相比之下而龍是低賤的。高貴的不是神物,低賤的反而是神物了嗎?如果龍的生命有是神物與不是神物的,是神物的能昇天,不是神物的不能昇天。那麼龜蛇也有是神物與不是神物的,神龜神蛇是不是又能昇天呢?況且龍又是承受了什麼氣而偏偏是神物呢?天有倉龍、白虎、朱鳥、玄武的星象,地也有龍、虎、鳥、龜等動物。天上四種星的精氣,下到地上就產生了龍、虎、鳥、龜四種野獸。虎、鳥與龜都不是神物,為什麼龍偏偏是神物呢?人是裸露動物中的首領,龍是有鱗甲動物中的頭領,都是一類動物中的領袖,為什麼說龍能昇天,人就不能昇天呢?龍跟人一樣,只說龍能昇天,是不是認為龍是神物呢?世上有人說聖人是神能先知,就說神龍能昇天。因為錯誤地認為聖人有先知的高明,於是在評論龍的本領時,就說龍能昇天,本來是可以的。
【原文】
22·5天地之間,恍惚無形,寒暑風雨之氣乃為神。今龍有形,有形則行,行則食,食則物之性也。天地之性,有形體之類,能行、食之物,不得為神。何以言之龍有體也?傳言:“鱗蟲三百,龍為之長(1)。”龍為鱗蟲之長,安得無體?何以言之(2)?孔子曰:“龍食於清,遊於清;龜食於清,遊於濁;魚食於濁,遊於清(3)。丘上不及龍,下不為魚,中止其龜與(4)!
【註釋】
(1)引文參見《大戴禮記·易本命》。
(2)上文有“何以言之龍有體也”,故疑“何以言之”下脫四字,試以“龍行食也”補。(3)清:《呂氏春秋·舉難》作“濁”,可從。
(4)止:居住。這裡是處在的意思。引文參見《呂氏春秋·舉難》。
【譯文】
天地之間,恍恍惚惚沒有固定形體的東西,像構成寒暑風雨的氣才算是神物。如今龍有形體,有形體就會行動,能行動就要吃東西,吃東西則是動物的本性。天地的生性,有形體之類,凡能行動,會吃東西的動物,不能成為神物。為什麼說龍是有形體的呢?傳書上說:“有鱗甲的動物三百種,龍是它們的頭。”龍是鱗甲動物的頭領,怎麼會沒有形體呢?為什麼說龍會行動能吃東西呢?因為孔子說:“龍在清水中覓食,在清水中游動;龜在清水中覓食,在渾水裡遊動;魚在渾水中覓食,在渾水中游動。我上不及龍,下不是魚,處在它們中間,可能是龜吧!”
【原文】
22·6《山海經》言(1):四海之外(2),有乘龍蛇之人(3)。世俗畫龍之象,馬首蛇尾。由此言之,馬蛇之類也。慎子曰(4):“蜚龍乘雲(5),騰蛇遊霧(6),雲罷雨霽,與螾、蟻同矣(7)。”韓子曰:“龍之為蟲也鳴(8),可狎而騎也(9)。然喉下有逆鱗尺餘(10),人或嬰之(11),必殺人矣(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