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深廣,猶如大海,博地凡夫,孰能窮源徹底,一口吸盡。雖然,倘能生正信心,自可隨己分量,各得其益。譬如修羅香象,及諸蚊虻,飲於大海,各取飽腹而已。
佛法深廣,猶如大海,博地凡夫,誰能窮源徹底,一口吸盡。雖然如此,倘若能夠生起正信,自然可以隨自己的本分力量,各自得到利益。譬如修羅香象,以及一切蚊虻等小蟲,在大海飲水,各取自己飽腹而已。
如來出世,隨順眾生,為其說法,各令得益,亦復如是。而末世眾生,業障深厚,善根淺薄,心智狹劣,壽命短促。加以知識稀少,魔外縱橫。
如來出興於世,隨順眾生根機,為眾生說法,使得眾生各個都得到利益,也是這樣。然而末世眾生,業障深厚,善根淺薄,心智狹劣,壽命短促。加上善知識很稀少,邪魔外道到處都是。
修餘法門,欲於現生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誠為甚難稀有之事。唯淨土一法,專仗佛力。以故不論斷證,唯恃信願。信願若具,雖罪大惡極,將墮阿鼻地獄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徑蒙佛慈,接引往生。
修其它的法門,想在這一生斷惑證真,了生脫死,實在是甚難希有的事情。唯有淨土這一法門,專仗佛力。所以不論斷惑證真,只憑深信切願。信願如果具足,雖然是罪大惡極,將要墮入阿鼻地獄之類的眾生,尚且可以依仗十唸佛號的力量,直接蒙佛慈力,接引往生。
噫。如來大慈普度,一物不遺。唯此一法,最為周摯。由是西天東土,菩薩祖師,高僧鉅儒,莫不以此自利利他。所有著述,極其廣博。欲探究原委者,固非易易也。
噫!如來大慈普度,不遺漏任何眾生。唯有這個法門,是最周遍誠摯的。因此,西天東土,諸位菩薩,歷代祖師,高僧大儒,沒有不以淨土法門,自利利他。所有的著述,極為廣博。想要探究其中的本末,實在不是容易的事。
渭漁居士林師尚者,宿根深厚,篤修淨業。殫精研究,歷有年所。擬欲普引同人,悉生淨土。故於淨土經論著述中,摘其要義,湊整合文。
林師尚居士(字渭漁),宿根深厚,專修淨業。竭盡精思研究,已有多年。想要普遍引導大家,都往生到淨土。所以在淨土經論的著述中,摘錄其中的要義,湊整合文。
若集腋以成裘,猶採華而作蜜。確對時機,特申妙辯。共成五十七篇,名為淨土釋疑。詞約而精,理深而著。俾閱者無疑不釋,有義鹹服。從茲欲不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不可得也。
如同集腋成裘,如同採花釀蜜。正對時節根機,施展微妙辯才。一共有五十七篇,名為《淨土釋疑》。文詞簡約精要,義理幽深顯著。使得讀者疑惑盡除,所有義理全都信服。從此,想要不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也不可能。
然居士既能集前人之單詞只句,一節一段,複用己意,纂整合文。何不直用己文而為發揮。蓋欲閱者知此所說,皆有所出。雖是己所纂集,實為經論語錄,及諸著述中,佛菩薩祖師諸善知識之所說。
然而林師尚居士既然能夠集錄前人的言詞句子,一小節一分段,又用自己的意思,纂整合文。為何不直接用自己的文字來加以發揮呢?這是想使讀者知道此處所說的,都是有明文出處的。雖然是自己所纂集,實際是經論中的語錄,以及諸多著述中,佛、菩薩、祖師,諸位善知識所說的。
其入人深而感人切,比專用己語,當不啻相倍蓰 (xi ) 矣。竊謂為上智說法則易,以其智慧明理,無復疑惑。如良馬見鞭影而馳,嘉禾得甘霖而茂也。
這種形式,深入人心,而真切感人,比起專用自己的語言來寫,(這個效果)應當不只相差好幾倍啊!我認為,為上等智慧的人說法,比較容易,因為他的智慧能夠明理,不會再有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