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就令他們覺悟一念心中具造三千,斷惑證真,以直趣菩提。小機眾生,就令他們明白三世因果,趨吉避凶,為入道方便。
雖則大小不同,權實各異。皆須斷盡見思二惑,方可出離分段生死。倘惑業未盡,道果未成。縱有修持,不能自主。久經生死,進少退多。以道不勝習,業能縛心。譬如坯器未燒,經雨則化。雖有前功,了無所益。
雖然大乘小乘不同,權教實教各有差異。但都必須斷盡見思二惑,才可以出離分段生死。如果惑業沒有斷盡,道果還沒有成就。縱然有修持,也不能自主生死。長久在生死之中,進步的少,退墮的多。因為道力勝不過習氣,惡業能繫縛凡心。譬如坯器沒有經過燒煉,一經大雨就會融化。雖然前面有一些功夫,但卻沒有一點利益。
以是之故,特開一信願唸佛,求生淨土法門。俾若凡若聖,或智或愚,同以深信切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此則以己信願,感佛慈悲。感應道交,必蒙攝受。迨至臨欲命終,即得隨佛往生也。
因此,特別開示一個信願唸佛,求生淨土的法門。使得不論凡夫聖人,智慧愚痴,共同以深信切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以自己的信願,感佛陀的慈悲。感應道交,必定蒙阿彌陀佛的攝受。等到臨欲命終,即得隨佛往生啊!
既往生已,則已斷惑者,速證無生。具業縛者,亦登不退。從茲親炙彌陀,參隨海眾。薰陶化育,染如來之妙香。障盡智圓,複本具之佛性。俯提劣機,曲護初心,唯此法門,最為第一。如來之恩,廣大周至。雖天地父母,莫能喻其萬一也。
往生以後,那麼已經斷惑的聖人,可以快速證得無生法忍。具足業力系縛的凡夫,也可登不退位。從此親近阿彌陀佛,隨清淨海眾參學。薰陶化育,浸染如來妙香。煩惱障、所知障斷盡,智慧圓滿,恢復本具佛性。向下提攜劣機眾生,方便庇護初發心人,唯有這個法門,最為第一。如來的恩德,廣大周遍。雖然是天地父母,也不能比喻其萬分之一啊!
昔人慾令同人,各修淨業。因輯經咒文說,及諸應驗,以為一書,名之為西方公據。公據者,即把柄,與左券之謂也。果能受持阿彌陀經,則知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依正莊嚴,種種功德。
古人想使大家,各自修習淨業。因此輯錄經文咒語,以及諸多的應驗事蹟,編為一本書,名為《西方公據》。公據,就是把柄、憑證的意思。果真能夠受持《阿彌陀經》,就知道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依正莊嚴,種種功德。
阿彌陀佛,現在說法。光壽無量,誓願洪深。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皆以修此信願唸佛之多善根福德因緣妙行而生。其有不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以期近則登不退地,遠則圓成佛道者乎。
阿彌陀佛,現在說法。光壽無量,誓願洪深。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都是因為修持此信願唸佛的多善根福德因緣妙行而生起的。其中哪有不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以期望:近的來說,登不退地,遠的來說,圓成佛道的人呢?
而況六方諸佛,普利眾生。釋迦本師,得無上道。無不資始乎此,而歸極乎此。良以一切眾生,皆具佛性。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由其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法門之妙,妙無以加。乃華嚴末後歸宗之一著,實如來大暢本懷之圓詮也。
何況六方諸佛,普遍利益眾生。釋迦本師,得成無上佛道。沒有不是憑藉淨土開始,而最終迴歸到極樂的。實在是因為一切眾生,皆具佛性。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由於淨土法門是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所以能夠因行該攝果海,果覺通徹因源。法門之妙,妙至極點。是《華嚴經》最後歸宗的一著,實在是如來大暢本懷的圓滿詮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