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
使得一鄉人民,同感尊神的聰明正直,好生惡殺的品德。才可以普遍扇播佛陀慈風,來培植菩提的道本。挽回劫運,共享太平於無窮啊!懇祈尊神明察,那麼鄉人非常慶幸,國家非常慶幸。揚州普照寺同戒錄序
如來大法,普被九界。上聖下凡,鹹資鈞陶。雖法門無量,不易悉說。而總舉大綱,維戒定慧。
如來大法,普被九界。上至聖賢下至凡愚,全都蒙受薰陶成就。雖然法門無量,不容易全部都說。而總舉大綱,就是戒定慧。
良以入道之要,初則以戒執身,次則以定靜慮,次則以慧破惑。由是得以斷五住之煩惑,證三德之秘藏。故楞嚴雲,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實在因為入道的要門,最初就是以戒約束身行,其次以定澄靜思慮,再其次以慧破除煩惑。由此得以斷除五住煩惑,證得三德秘藏。所以《楞嚴經》說:“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此之三法,如鼎三足,若缺其一,便難安立。說雖有三,修在一心。以無定慧之戒,非出世之戒。無戒慧之定,非出世之定。無戒定之慧,非出世之慧。是知三法,原是一法。其言三者,以宏揚者注重為名,及修證者獲益判義耳。
戒定慧三法,如鼎爐的三足,如果缺少一足,就很難安立。說起來雖然有三法,修起來在於一心。因為沒有定慧的戒,不是出世間的戒律。沒有戒慧的定,不是出世間的禪定。沒有戒定的慧,不是出世間的般若慧。所以要知道這三法,原本就是一法。之所以說三法,是因為宏揚者側重名相,以及修證者能以獲益來判定其義罷了。
梵網經雲,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又云,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可知戒之一法,統攝諸法。以故知識宏揚,學人修持,莫不以戒為先務焉。
《梵網經》說:“ 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 又說:“ 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 可知這個戒法,統攝一切法。所以,大善知識宏揚戒法,學道之人,修持戒法,沒有不是以戒作為首要事務的。
普照寺者,道清老人所開建也。老人示生四川,年方弱冠,即厭塵勞,遂詣峨眉山華嚴頂出家,隨即受戒。乃窮參力究,發明心要。欲遍參諸方,開擴心地。經過揚州,為徐凝門外永鎮鄉紳士所識,遂請住持該處之太陽宮小廟。
普照寺,是道清老人所開建立立的。老人出生在四川省,在少年時代,就厭棄塵勞,於是到峨眉山華嚴頂出家,隨即受具足戒。於是竭力參究自性,闡發顯明心要。想要周遍參訪諸方的善知識,來開擴心地。經過揚州,為徐凝門外永鎮鄉的紳士所賞識,於是請他住持當地的太陽宮小廟。
老人察知可建道場,宿緣有在,故允許之。系前清光緒元年也。於是遍募十方,開拓基址,佛殿經樓,傑出雲表。
老人觀察知道,小廟可以建成大道場,有宿世的因緣在,所以允許答應,這是在前清光緒元年。老人於是周遍募集十方信施,開拓地基房址,大佛殿、藏經樓,巍峨聳立,超出雲外。
凡叢林所應有,行道所必需者,無不備足。從茲冬禪夏講,大啟度門。善士達人,悉相依止。
凡是叢林所應該有的,行道所必需具備的,沒有不備足的。從此,冬季坐禪,夏季講經,大啟度生之門。善士達人,全都來依止。
至二十二年,入都請經,得蒙俞允,及敕賜普照禪寺之額,實為莫大之幸。即於是冬,開壇傳戒,以報國恩而祈民福。
到了光緒二十二年,到京都請大藏經,得蒙主上應允,以及敕賜普照禪寺的寺額,實在是莫大的榮幸。就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