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了,堂堂殷府還會差嗎?”汪孚林笑著擺了擺手,無所謂地說,“改日我叫人來和你簽了契書,到順天府衙戶房辦了交割就行。”
超過一萬兩的大交易,汪孚林和程乃軒竟然就這麼一口敲定了,連房子都不看,徐管事不由得暗歎這份氣魄。等到兩人在雨中上了馬車一同離開,幾個身穿蓑衣頭戴葦笠的隨從簇擁跟了上去,哪怕在雨中也一個個腰背挺得筆直,他不禁在心裡暗歎了一聲。
到底是在東南開了那麼多家鏢局的人,相比打過仗的老爺收的那些親隨,汪孚林這些人竟是一點不差!(未完待續。)
第八七零章 內舉不避親,宅中內鬼現
從汪孚林和程乃軒聽幾個秀才發牢騷閒言碎語,到殷正茂臨走時的提醒,再到遼東殺降冒功之事完全爆發,不過是十來日的事情。
但在這十來日之中,程乃軒果然就如同汪孚林聽到的風聲那樣,轉遷兵科左給事中,竟然小小前進了一步。
別看這一小步,言官三年一考,如果真的能夠捱滿九年,那麼一舉扶搖入九重,登上正五品甚至正四品,都不是什麼難事。怕就怕在任上得罪了權貴甚至於得罪了皇帝被黜落下去,若非有特別賞識你的高官,否則再起復的機會就微乎其微了。
可人人都當成殊遇的大好事,程乃軒卻欲哭無淚。尤其是遼東之事恰恰在他升任兵科左給事中之後爆發,他更是有一種坑爹的感覺。
雖說如今的科道不少是張居正提拔安置進去的人,但門生都可能對座師反戈一擊,更何況是區區提挈之恩。而且,橫豎揭開遼東冒捷,這又不是直接衝著張居正,好些科道言官躍躍欲試,這其中,兵科都給事中光懋便是最積極的一個,痛陳利害的同時,更主動請纓前去遼東勘察此事。
光懋祖籍山西,一直都自居是戰國豪俠田光之後,明初洪武皇帝朱元璋以山西百姓填山東,他的先祖便是大槐樹移民中的一員。俗話說不為良醫,便為良相,光氏始遷祖便是以行醫為生,幾代之後,濱州陽信光氏漸漸成了書香門第,好幾位先人因為讀書有成,踏入了仕途。
雖說一直並沒有非常顯赫的高官,但光懋的祖父也曾以舉人當過三任知縣,到了他時更是時來運轉,考中進士後觀政戶部,轉任真定府推官,而後便進為給事中,在六科廊資歷不下陳三謨。他前後數次上書,雖說有的準有的不準,但依舊直聲滿天下。
所以,即便上書提及此事的不止光懋一個言官,可他領頭,其他人都知道揭蓋子的事恐怕輪不到自己了。既然輪不到,難免便有人想要給光懋找麻煩,其中,都察院湖廣道掌道御史秦一鳴就當仁不讓上書舉薦汪孚林,甚至拿出了汪孚林當初在遼東的那番作為來當憑據,聲情並茂,不明就裡的人若是看到那番溢美之詞,恐怕還會以為他真的和汪孚林有多好的交情。有他打頭,發現可以推汪孚林出來制衡,又或者說噁心光懋的言官便全都來了勁。
誰不知道,這幾年扛上汪孚林的往往都沒有好下場,沒看連次輔張四維和吏科都給事中陳三謨這等張居正的親信也沒討得了好去?
剛直之聲滿天下如光懋這種人,敬佩他又或者引為同類的清流君子很多,但討厭這傢伙做派的也一樣不少,後者中也包括陳三謨。因此,本著自己反正去不了,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原則,陳三謨也跟著附和,推薦汪孚林去遼東。只不過在看笑話的用意之外,他也存著**裸的惡意。
想當初汪孚林在遼東就算計過李家父子一把,這次要是再去揭蓋子,兩邊鬧翻,一邊是勞苦功高的遼東總兵李成梁,一邊是汪孚林,他就不信張居正還會一心一意護著後者!
在這紛紛亂亂的輿論中,程乃軒發現壓根沒自己什麼事,這天晚上溜到汪家喝酒的時候,就免不了對汪孚林抱怨道:“你還說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