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許特殊,使他們同廣大青少年一樣,在平等的環境中成長,成為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的人才。兩個最大的是兒子,一個是李人紀,一個是李人俊,他們一到革命陣營中,李立三就反覆強調,你們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做人要光明磊落,在組織和同志們面前不講假話,一定要把自己在舊社會的經歷向組織詳細交代清楚。這是參加革命隊伍的第一步,這一步走不好,今後一輩子都將站不穩腳跟。並且舉出很多事例,說明在革命隊伍裡講假話是要垮臺的道理。他還用自己一生的言行,為孩子做出了榜樣。
比如,當人紀、人俊最初和他們夫婦見面的時候,他就問孩子:“我曾犯過錯誤,你們聽說了嗎?”他們則說,聽到過一點,但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他就把他所犯的“立三路線”的錯誤講了一遍後,說:“共產黨就是提倡自我批評,一個共產黨員究竟有沒有黨性,就看他能不能對自己的錯誤進行認真的自我批評。這在舊社會是不能理解的,人們只會自我吹噓,錯了還硬稱英雄好漢,保全自己的面子。共產黨人不講個人的面子,只講人民的面子。你們想,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人的面子和一個人的面子,究竟哪個大?共產黨員犯了錯誤,首先就要想到人民的面子,不但要承認錯誤,還要把自己犯錯誤的教訓告訴大家。比如說:這牆上有個釘子,你碰了一下,就應該記住,別再去碰它,不但自己不要再碰,還要不斷提醒別人:‘這裡有釘子,我就吃過虧,你們千萬要注意。’大家都不碰釘子,就會保全了黨的面子,人民的面子。”
為了讓孩子們能在思想上健康成長,李立三除了經常講解自己犯過的“立三路線”錯誤外,很少講自己對革命的貢獻。由於安源離李立三的老家不遠,不少鄉親來京時,常給孩子們講當年曾經目睹李立三在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運動中出生入死的情況,把他說成是敢於打抱不平的英雄,甚至還帶有一些神秘色彩。老同志來家裡串門,也向孩子們介紹李立三在各個時期的活動情況。如在法國勤工儉學時期發動的幾次大的鬥爭,五卅運動中籌劃工商學界的聯合大示威,北伐戰爭中帶領工人糾察隊收回武漢英租界等等。所以,孩子們和他在一起時,總想聽他講點這方面的事情,但不管是故意問也好,或閒談時偶然涉及也好,他總是笑著把話岔開。談起過去的鬥爭,也總是誇讚那些犧牲了的同志。
記得有一次人俊提到李立三年輕時跑到程潛的護國軍去當兵時寫的一首詩:“浩氣橫牛鬥,如焚痛國仇。詩書從此別,投筆效班侯。”孩子們很敬佩爸爸的這種行動,也很欣賞這首詩。但他聽了以後,只是笑了笑說:“我都記不大清了,那時的確想救中國,但是應該怎樣鬧革命,是不知道的,後來到了法國,才開始解決這個問題。”待孩子們漸漸懂事以後,便問李莎,爸爸為什麼對自己,從不講“過五關、斬六將”,只講“走麥城”呢?李莎說,這就是你們的父親李立三!
在生活上,他們對孩子十分關心,儘量給他們創造學習的機會。送兩個兒子到外國語學校讀書;送兩個女兒去大連學習;送兩個小女兒到蘇聯大使館學校讀書。但是,生活上決不許他們搞特殊。1949年春,送人俊到外國語學校學習的時候,李立三就曾經對他說:“你從小就離開了我,這是革命年代裡不得已的事。現在全國勝利了,我送你去上學,算是彌補父親培養子女的責任。今後就要靠你自己好好學習和工作,為人民立功,不要有任何特殊的想法。共產黨不比國民黨,政治上經濟上都沒有世襲制。這並不是像反動派所汙衊的那樣,‘共產黨六親不認’,我如果不認親屬,就不會叫你到我這裡來。但是我如果讓你顯得比別人不同,那就會害了你。”
教育子女成長(2)
李立三經常強調要孩子們以普通學生的面貌生活在群眾中,不要有任何特殊。當時全國都是過供給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