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守常山關的孫宣雅為自身生存考慮,就不得不妥協,不得不聽從你們的命令下山攻打博陵,燒殺擄掠,而王薄則可以肆虐上谷,擄掠河間。”李到這裡冷笑道,“對冀北豪門來說,利益至上,只要我們對其切身利益造成重大威脅,他們就必然合作,而不是對抗,兩敗俱傷對誰都沒有好處。”
三人心領神會。陳瑞當即問道,“明公,是否派遣秘使常駐博陵,與他們保持密切聯絡?”
李風雲搖搖手,“你們應該積極聯絡的是冀北豪雄王須拔、魏刀兒、甄翟兒、宋金剛、趙萬海等人,他們才是我們結盟合作的物件。未來聯盟發展壯大,肯定需要他們舉旗響應,而近期你們堅守飛狐,若能贏得他們的幫助,便可形成裡應外合之勢,隨時都能由守轉攻,如此便可以牢牢抓住主動權。”
甄寶車接著問道,“明公,齊王北上,我們與其保持何種程度的默契?”
“高度戒備,萬萬不可大意。”李風雲毫不猶豫地說道,“齊王由飛狐北上,不過是借我們一條路,我們不敢也不能打他,但他卻能吃掉我們。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你們稍有幻想,必有滅頂之禍。”
甄寶車暗自驚凜,連聲應諾。
韓曜也問了一個問題,“明公,如果你們收復了安州,並在安州堅持了下來,我們何時會合?”
“為什麼要會合?”李風雲反問道。
=
。。。
第六百八十八章 野心
第六百八十八章野心
李風雲這一句反問,當即讓甄寶車、陳瑞、韓曜吃驚不小,情不自禁停下腳步,但看到李風雲腳步不停,又急忙跟上。
“為什麼要會合?”李風雲重複了一遍,然後加重了語氣,“我們能否會合?”
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能否會合?如果李風雲實現了預期目標,收復了安州並在安州立足,李風雲肯定有會合的想法,會合後實力更強,不但可以擴大長城外的戰果,對長城內也能形成一定的威脅。既然如此,聖主和中樞會拿出何種對策?從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來考慮,當然是分而擊之,以挾持留守飛狐叛軍來威脅塞外作戰的叛軍,如此在外可驅虎吞狼,借刀殺人,持續惡化塞外形勢,在內可假借招撫之名義包圍和分化叛軍,以打擊叛軍來遏制齊王,把對北疆安全的危害控制在可接受範圍內,兩邊都可獲利,何樂而不為?此策與任由聯盟內外兩路大軍會合或者對聯盟內外兩路大軍痛下殺手相比,無疑都更有利於聖主和中樞的利益,所以只要中外大勢沒有發生預料外的變化,未來他們都會運用這一計策來榨取聯盟的價值,利用聯盟這股力量來牟取利益,這是可以預見的。
韓曜之所以問,是因為李風雲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蓄意迴避了這個問題,諱莫如深,不說出塞作戰成功後聯盟內外兩路大軍是否會合,只說成功後可以改變南北對抗局勢並有利於中土贏得南北戰爭,只關注於大局大利益,而忽略了聯盟自身利益,這導致聯盟高層中瞭解李風雲的人都抱有疑問,因為李風雲思慮慎密,不可能在如此關鍵問題上有所遺漏。既然不是疏忽遺漏,那就是故意而為之,如果是故意而為之,那李風雲的真實意圖又是什麼?
甄寶車遲疑了片刻,問道,“明公的意思是,聖主和中樞根本不允許我們會合,不允許我們壯大發展,我們只能東西相望,遙相呼應,還是明公有更高更遠的目標,決心東西兩路同時發展,齊頭並進,故而根本就沒有必要會合?”
陳瑞和韓曜連連頷首,心中都有同樣的疑問。兩路大軍不會合的原因,是對手不允許我們會合,還是因為李風雲另有圖謀?如果對手不允許我們會合,塞外北虜和北疆鎮戍軍都阻止己方兩路大軍會合,倒是完全可以理解,但如果是因為李風雲另有圖謀,那李風雲為何蓄意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