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 (第3/4頁)

為未進化也。”又曰:“今觀漢土羊兔諸毫,轉移輕便,其紙薄者用竹,厚者用楮,皆輕利勝於歐洲,諸子在巴黎,則言鉛筆之善,向若漂流區域與赤黑人相處,其不謂蘆薈葉勝於竹紙者幾希!”

章太炎對白話文深惡痛疾,對白話詩亦頗多嘲諷,他在江蘇省教育會講演國學時說:“凡稱之為詩,都要有韻,有韻方能傳達情感;現在白話詩不用韻,即使也有美感,只應歸入散文,不必算詩。正如日本和尚娶妻吃肉,我曾說他們可稱居士,何必稱作和尚呢?”

章太炎曾在杭州昭慶寺講經堂進行講學,當時方丈為他設了一個講壇,地上排了數十個蒲團。章太炎到後,命人將講壇撤去,亦坐蒲團上,說這是漢時的講學方式,當時不設講壇。第一天:講《經學源流》,大肆抨擊康有為“偽經考”,聽者興高彩烈。第二天,講《清代國學》,聽者更眾。第三天,講《小學〈文字音韻學〉大義》,聽者大半不懂。但學生一天比一天多,第三日竟達百餘人。章講學三天後,感染傷風,兼發胃病,遂中止講學。

田君亮從日本留學歸國,拜訪章太炎,問章道:“請教先生,人生要怎樣才不辜負一個我?”章答:“依我之見,哪怕是泥木石匠,當個工人、農民,只要他做的事對百姓有益處,也就不辜負一個我了。”

章太炎嫉惡如仇,凡人有不善,總是面加呵斥,不留餘地。到了晚年,凡他不喜之人,絕不接見,即使見了也不多說話,嘿爾顧他,不再作灌夫罵座。他曾書曰:“少年氣盛,立說好異人,由今觀之,多穿鑿失本意,大抵十可得五耳。假我數年,或可以無大過。”

【雄論】

章太炎說袁世凱之所以失敗,關鍵原因在於以三人反對三人:其一,梁任公(啟超)反對楊皙子(度);其二,張仲仁(一麐)反對夏午詒;其三,雷震春反對蔡松坡(鍔)。章此言當時廣為流傳。

民國初年,章太炎進京,見到當時參謀次長陳宦,便驚謂陳為“中國第一人物”,同時稱:“他日亡民國者,必此人也”。後果然陳襄助袁上臺,並稱帝。章太炎去世後,陳宦稱世無知音,並雲他是真知太炎者。陳說:“章氏一語,足定天下安危。”

坊間傳言袁世凱欲稱帝,章太炎對袁道:“夫非能安內攘外者,妄而稱帝,適以覆其宗族,前史所載則然矣。法之拿破崙,雄略冠世,克戡大敵,是以國人樂推。今中國積弱,俄日橫於東北,誠能戰勝一國,則大號自歸;民間焉有異議?特患公無稱帝之能耳。”

章太炎將民國的歷屆元首分為三類,一類“梟鷙”,如袁世凱,於國於民有“威福自專之患”;一類“仁柔”,如黎元洪,一旦“將相上逼”,無法安於其位;一類“狂妄”,代表人物是孫中山,“勢稍強則與梟鷙者同,勢稍弱又與仁柔者同”;而在這三類人之間,有梟鷙者時,仁柔者狂妄者“又必不能與爭”。

黃侃曾記錄章太炎語:“師前日說今學者之蔽:一、好尚新奇;二、專恃智慧;三、倚賴他人;四、偏聽偏信。”

章太炎將中國與印度對比後,認為中國人患有六種精神痼疾:詐偽無恥,縮肉畏死,貪叨圖利,偷惰廢學,浮華相競,猜疑相賊。

章太炎嘗雲:“大國手門下,只能出二國手;二國手門下,卻能出大國手。因大國手的門生,往往恪遵師意,不敢獨立思考,故不能大成,如顧炎武門下,高者不過潘耒之輩;而二國手的門生,在老師的基礎上,不斷前進,往往能青出於藍。如江永的門下,就有戴震這樣的高足。”後人以為,黃侃在音韻學方面,已較乃師章太炎為高,亦是例項之一。

章太炎堅持要弘揚國學,國學是面對西方挑戰之際精神動力,他在《國學講習會序》中說:“夫國學者,國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聞處競爭之世,徒持國學固不足以立國矣

最新小說: 兒童故事三百篇 四合院:重生傻柱,我有無敵空間 NBA:浪子老闆,打造紫金十冠 聖經千問 網遊:垃圾天賦超神技 從火影開始旅行 山海經之災厄將至 快穿:戲精大佬又去拯救男主啦 報恩?我看你是想以身相許! 綜漫之亞刻奧特曼 開局木筏:靠萬倍增幅征服世界 觸靈偵探事務所 壞傢伙他只想撈錢! 全民穿越:死靈法師的崛起 幻界風雲錄 JOJO:命運,真的如此牢固嗎 融合世界後李蓮花的各種可能 榮總輕點騙,葉少要心疼 門面居然跟全能隊長是真情侶 網遊之我專精保命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