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他細細的脖子上,喉結飛速的上下翻動著,十分的惹眼。
“我同意科勒爾司令官的看法。”法軍總參謀部作戰處長韋維爾上校說道:“三號方案的邏輯出發點是建立在持久戰對我們有利的基礎上,只有這樣德國人才不得不對我們的築壘地區發動進攻。但現在的情況是,俄軍的表現極其糟糕,被德軍擊敗是遲早的事情,所以與其等待俄軍主力被殲滅後,德國集中力量對付我們,倒不如我們主動出擊去爭取勝利,雖然薩爾堡是一個堅強的要塞,但戰爭不可能沒有犧牲,必要的犧牲是值得的。退一步說,即便我們採取三號方案佔領了阿爾薩斯地區,可是下一步無論渡過過萊茵河還是攻擊洛林,都必須攻克薩爾堡或者斯德拉斯堡其中的一個。此外,我還要補充一點,當我軍攻克了薩爾堡並殲滅德軍主力之一部,那麼我們就掌握了戰略的主動權,屆時我們大可以向西攻擊洛林地區以優勢兵力將梅斯的德軍困在要塞中,然後佔領洛林全境。如此,當德軍調回東線兵力之時,就只有和我軍在洛林展開決戰,否則德**工生產會因為失去洛林的鐵礦供應而陷入癱瘓。”
二號方案在戰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總參謀部內部認為最佳的進攻方案。其要點在於:首先,洛林數百年以來一直法國人的固有地盤,當地的法語居民佔大多數,法**隊在這裡作戰將有主場之利;其次,洛林還是德國最主要的鐵礦石產地,德國鋼廠90%鐵礦石都來自洛林,拿下洛林會對德國工業造成嚴重的影響。
當然,攻擊洛林也有一個無法迴避的困難,那就是梅斯要塞掌握在德軍的手中。
梅斯是洛林地區的首府,坐落在摩澤爾與塞爾河的交匯處,鄰近比利時,是法國通向西歐諸國重要的交通樞紐,位置十分重要,在軍事和商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梅斯在歷史上就是重要的防禦據點,其城市名來源於古拉丁文。起初,羅馬人為了加強他們北部邊界和部隊轉移中的安全,出兵攻佔了梅斯,並在此修築了防禦工事,從此,圍繞著梅斯開始了連綿不斷的戰爭。公元6世紀左右,梅斯又被匈奴人攻佔,此後,梅斯接連被日耳曼人、高盧人以及神聖羅馬帝國佔據,1552年,亨利二世在領土吞併的過程中成了“三教區”的統治者,從此,該城市從神聖羅馬帝國中解放出來。自此,梅斯開始成為法國的軍事重鎮,並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1500年來,梅斯城不斷的進行著翻修老城區和建設新城區的工作,伴隨城市的規模的擴大,其在軍事上的意義愈來愈突出,以至於梅斯作為一個巨大的要塞的名聲壓倒了其作為一個城市的名聲。不論是在戰爭或者是和平時期,梅斯都在不停的建設,有時是法國人來建設,有時則是德國人或者別的,但是不論梅斯如何發展,重視防禦這個主題總是貫穿其中。
17世紀,法國的國王們把梅斯變成了一個大堡壘,擋住德國通往法國心臟地帶的大路,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就是馬奇諾防線的祖先。“聯合行省”在梅斯的後面修築了碉堡與河道,阻擋了西班牙的入侵長達八年之久,其堅固程度可見一斑。1870年普法戰爭期間,法軍在馬斯拉圖爾、聖普里瓦特和格拉沃格特等戰役中連遭慘敗,色當戰役結束兩個月後,巴贊將軍所部17萬人最終在梅斯投降。
毛奇曾說,一個梅斯要塞可以抵得上五個師的兵力,對此法國人也是心知肚明的。按照二號方案,法國必須�